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8:58 点击次数:117
01
最近,农民工大爷“安老三”写的《我的母亲》,感动了无数网友。
文章被人民日报转载,引起很多人的热议,共鸣。
图片
“安老三”的家庭很穷,兄弟姐妹多。他读书成绩很好,但也只是读完高中,就无法继续了。
母亲一辈子忙个不停,但也没有太多的收入,维持温饱都够呛。
图片
读书不多的“安老三”,做了大半辈子的农民工,在工地扎钢筋,扛水泥。也会在很苦的时候,想一想母亲,但全然没有恨,只感觉到母亲在使劲托举自己。
他的母亲已经走了三十多年——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,黄了又青,就像我的念想一样,一年年总也断不了。
三十多年里,他最大的遗憾,就是再也没有叫“妈妈”了。
图片
02
如果你细心观察,能够读懂《我的母亲》的人,有两个共性:成熟了,也老了。
《我的母亲》中描述的内容,有家庭的琐碎,也有村里搞集体的场景。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缩影,到八十年代,就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搞集体的场景一去不返。
经历,或者看过、听过“搞集体”,是年龄最好的见证。
文章作者,一辈子在社会底层,辛苦劳作,满手都是老茧,但丝毫没有怨恨。就是自己无法走进理想的大学,也不恨父母什么。
一个人对父母,没有恨,只有爱和思念。这是心智成熟的标志。
俗话说:“养儿方知父母恩。”
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,对父母的做法是不理解的,还不断抱怨。
父母偏心,没有给自己最好的读书环境,而是给其他兄弟上了大学。
父母没有本事,不能像城里的富人一样,给子女创业的基本条件,更不要说帮忙买房找工作了。
父母一辈子都老实,或者说是墨守成规,错过了很多的发展机遇。
父母扎根在一亩三分地里,收入微薄。父母连外出打工都不会,他们去县城的次数都不多。
父母还没有什么文化,一开口就说:“大家读书,读不了就算了。”
父母在社会上,很是卑微。他们的处事哲学,就是忍住,让一让。不管是谁对谁错,反正第一时间自己忍住,不和人产生冲突。胆小怕事的样子,就冒出来了。
当一个人不再年轻,自己也做了父母之后,再去理解父母,那抱怨就慢慢消失了。
原来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。人的命运,被时代困住了。
从记忆深处,和父母共情,也想一想自己生儿育女多不容易,家人之间的爱,就足以感动自己。
可惜的是,很多人在理解父母的那一瞬间,落下一声叹息——子欲养而亲不待,树欲静而风不止。
图片
03
说一说我的母亲吧,和“安老三”的母亲,相似度很高。
我的母亲,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,家有七兄妹。据说,原本是有九兄妹的,因为家庭条件太差,两个孩子夭折了。
母亲从七八岁开始,就负责带弟弟妹妹。
到了十几岁,就下地干活。那时候,村集体劳作,凭借工分、人口来分配粮食。
为了工分多一些,母亲常常要和男人一样,扛起很重的打谷机、犁耙等。
母亲很爱读书,但读完初中就辍学了。因为家里供不起。也因为没有家庭背景,读书的路,注定走不远。
二十岁的母亲出嫁了,但真正的命苦,从此开始了。
母亲生下第一个孩子,只有十八天,丈夫就意外过世。
在农耕时代,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,日子是特别难熬的。于是乎,母亲有了第二段婚姻,嫁给一个山里人。
第二次结婚,母亲生下两个孩子,但很不幸,丈夫溺水而亡。
这样一来,母亲就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,日子苦得如黄连一样。有村里的男人来帮忙耕种,但是男人们的妻子,或者父母,立马会跑过来,把男人拉走——和一个寡妇走太近,这不是什么吉利的事情。
母亲抹干了眼泪,又踏入第三段婚姻。这次,母亲没有再生孩子,在婆家反复忍受各种羞辱。
记得母亲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——快快长大,就不要指望谁来养育了。
是的,母亲的各种忍受,其目标就是一个——孩子要吃的,要长大,不能饿着。
在农村,赚钱的方法不多,但是几个孩子读书的费用慢慢上涨。
母亲去山里采摘粽叶、山胡椒卖钱;在家里养母猪,买猪仔;开垦了一亩菜园,把青菜挑到集市贩卖。
不管母亲多努力,家里还是穷。我的哥哥,初中毕业后辍学了。这件事,让母亲愧疚了一辈子。
现在,我们兄弟姐妹也四五十岁了。经历了从责怪母亲乱嫁人,没有给予好的读书条件,怨恨各种农活,到心疼母亲的命运。
“理解万岁”,这四个字,谁都知道,但是能够做到的人,很不简单。理解,是因为爱,是因为换位思考,是因为人的经历太多。
图片
04
作家老舍也写了《我的母亲》,文中说:“生命是母亲给我的。我之能长大成人,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;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,是母亲感化的。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,临死还吃的是粗粮。唉!还说什么呢?心痛!心痛!”
天下的母亲千千万万,而真正触及心灵的,是那些在社会底层,却努力活下去的母亲。
人分三六九等,但是母亲都一样,费尽心思爱自己的孩子,又不得不被命运和时代束缚。当母亲把孩子拉扯大,可以享清福的时候,母亲却老了,一身的病。
做子女的,真不要期望母亲太多,大部分的母亲是卑微的,她们是农妇、厂里的打工人、扫大街的奶奶、洗碗的女人......
如果你懂得母亲,一切都会释怀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